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将地名标志巡查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,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并拍摄上传标志牌。
文/图 张海华
近年来,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落实“乡村著名行动”相关部署,通过高位统筹、机制破题、示范带动、闭环管理,全力攻坚存量街路巷命名难题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累计完成8257条存量街路巷命名,为构建标准地名地址体系、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“禅城经验”。
凝聚合力,夯实行动基础
政策引领强支撑。细化《禅城区街路巷命名专项工作方案》《加强乡村地名建设试点方案》,明确民政部门牵头协调、多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,摸清底数、讲清要求,凝聚共识合力。
培训赋能提效率。禅城区瞄准基层能力短板,组织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开展专题培训,重点提升数据采集、命名规则、系统操作3项能力。
集中力量破难题。禅城区逐个村(社区)分析任务底数,并梳理其中的难点堵点,科学制订攻坚计划,发动专家学者、小组长、网格员、志愿者参与现场核查、意见征询工作,确保命名申报工作高效推进。
打通堵点,确保落地见效
数据联审保精准。禅城区严守数据对碰一致的原则,加强与公安地址门牌、自然资源规划、交通道路普查等信息的比对,乡镇(街道)及村(社区)专人跟进、快速处理差异数据,形成快办工作机制。
规范托底解难题。禅城区遵循地名命名的原则,兼顾历史习惯与地方特色,明确“专名+通名”的命名结构以及“村、路、街、巷”命名序列等基本要求,形成“历史优先、规范托底”的解决方案,既最大限度保留存量地名的“乡愁”,又杜绝了不规范命名现象。
分类攻坚提效率。禅城区分批推进批量命名工作:“优先批”针对辖区内大部分街路巷无争议、数据齐全的村(社区),保障工作基本盘;“提速批”针对辖区内较多街路巷存在轻度争议的村(社区);“攻坚批”主要涉及异形路、无通名、一路多名且村(居)民意见不一以及影响较大的街路巷,这些街路巷分散在各村(社区),通过“一路一策”的方式,实现“应命尽命”。
示范带动,打造特色亮点
试点先行树标杆。禅城区以南庄镇罗南村为示范,聚焦“数据标准+文化特色”双目标,率先完成全村268条街路巷命名工作,同步设置“一村一图”、完善地名标志,打造“地名+文旅”的特色示范村。
强化宣传造氛围。禅城区在市、区媒体平台大力推送专题报道,通过多维宣传的方式,提升社会关注度。
融入中心工作促提升。禅城区将存量街路巷命名纳入全区“百千万工程”工作要点和区委赛龙夺锦项目,推动其从“部门任务”上升为“全区任务”。
闭环管理,巩固命名成果
标志设置标准化。禅城区制定区级工作指引,明确街路巷标志牌设置要求和管理分工,将标志牌设置嵌入地名命名更名及项目建设过程,确保规范设标用名。
备案公告及时化。禅城区民政局指导地名批准部门落实分级分类管理职责,制作备案报告参考模板和材料清单,确保地名命名、更名事项审核及时率100%、公告及时率100%。
巡检监督网格化。禅城区将地名标志巡查纳入网格化管理,充分发挥网格员“多员合一”的优势,实现地名标志巡查全覆盖,及时发现和解决标志牌损坏、信息不规范等问题,形成管理闭环。
存量街路巷命名工作的突破进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、翔实、准确的基础性地名信息,显著提升了基层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接下来,禅城区将继续以“乡村著名行动”为引领,深入推进地名公共服务与规范化建设,努力贡献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禅城经验”。
扫描关注
注册送彩金白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