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送彩金白菜

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

搜索热词: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

对话《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》主要起草人边森森:用标准守护养老安全

2025-08-12 14:34:25 来源:《中国民政》杂志 阅读次数:0
浏览字号
打印页面

  安全,是养老机构的底线。5月23日,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,《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》系列团体标准发布,标准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安全服务分会牵头起草,首次明确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的技术、培训、评价等要求,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,推动安全管理员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,为行业安全发展夯实人才基础,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标准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  6月6日,记者见到了该标准主要起草人、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教师边森森。他认为,标准发布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:在部分省份试点推广,建立安全管理员培训评价体系,推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进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,等等。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,标准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。”边森森说。

  《中国民政》:首先请您介绍下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有哪些技能要求?

  边森森: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,是指在养老机构中从事安全风险识别、评估、防控及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人员。安全管理员技能要求涵盖职业认知、照护安全、消防安全、食品及用药安全、医疗服务安全、建筑设施设备安全、信息安全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、安全教育与培训、人身安全、舆情管控共11个工作领域。

    

  《中国民政》:编制这一标准,您是基于什么考虑的?

  边森森:主要基于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或安全标准的现状,可以用一个词概括:分散性。一是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具有分散性。在养老机构,并非每个岗位都配备足够的人员,安全管理无法做到专人专岗,照护模块负责人兼职自己模块的照护安全管理,消防模块负责人兼职自己模块的消防安全管理,安全管理是分散在各模块的。二是涉及养老机构的安全标准也是分散的。例如养老机构的食品安全,食品安全标准、卫生行业标准等都有涉及。这就要求我们,在编制标准的过程中,既要梳理养老机构各业务模块、流程涉及的安全问题,进行汇总分析;也要参照国家的行业标准和其他相关规定,梳理出与养老相关的内容。

    

  《中国民政》:哪方面安全标准争议比较大,哪方面比较小?

  边森森:目前争议最大的是消防安全领域。在编制标准过程中,我们与20个省份的养老机构负责人进行座谈,不少人认为:安全工作不到位,部分原因在于职责边界模糊,不同的责任主体认为自己拥有执法权。养老机构安全社会关注度高,相关行政部门都很重视,会不定期检查。有位养老院院长讲到这样一件事:行政部门在养老机构安全检查中针对某一问题提出整改,院里投入了数十万元进行整改。但下次检查时,这个部门对同一问题的认定标准变了,整改要求也变了,养老院目前正在二次整改中。一个部门发布文件,其他部门可能并不完全认可;对于同一情况,不同部门甚至同一部门的要求和意见不同。这让养老机构很困惑,一方面,要重视安全,不断增加安全投入;另一方面,因为安全标准要求不一样,想实现良性平稳运营并非易事。

  争议相对最小的是照护安全。《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》提出了防噎食、防食品药品误食、防压疮、防烫伤、防坠床、防跌倒、防他伤和自伤、防走失、防文娱活动意外“九防”,各地按照这个标准执行,意见也比较统一。

    

  《中国民政》:消防安全也是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中的重头戏,现状如何?

  边森森:的确,消防安全是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中最需引起重视的。国家对这方面的规定比较多,要求也比较严格。消防安全包括建筑设施安全以及操作安全。目前,养老机构的消防意识和技防能力普遍不强。

  2023年,民政部、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印发《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,要求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养老机构,应当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(符合地方性法规要求的可单人值班),且值班人员应当持有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。按此规定,一家养老机构要有3-6名持证人员,而且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要求比较严格。

  目前,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、年龄偏大、学习新知识有困难,各地民政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培训,但通过考试依然不容易。整体而言,养老机构的专业人才仍然匮乏,全面达到消防安全及格线还是比较困难的,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。

    

  《中国民政》:标准在保障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?

  边森森:我们出台标准的初衷之一,就是希望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员培训、评价体系,推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。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培训要求中,我们也特别强调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。安全管理员培训共涉及11项技能,总学时为80小时,消防安全模块学时从最初的15小时增加到现在的25小时;消防安全的考核方式也最为多样,包括操作认证、指挥评估、预警方案设计,而且实行一票否决制。哪怕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,但是可以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员培训与评价工作,提升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水平。

    

  《中国民政》:这可能也需要相关部门的认可,在这方面做了哪些考量?

  边森森:是的,我们从两方面考虑。一是,尽量按照国家消防救援局的要求制定标准内容。二是,我们将在河南等省试点,同时通过与省级消防机构协同,看能否推动认可。后期,我们将根据标准进行培训并且编写教材,建立安全管理员培训评价体系。这是我们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。

    

  《中国民政》:安全管理员设置了初、中、高三级,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?

  边森森:我们设置的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初级、中级、高级标准,分别针对一线员工、模块管理岗、机构负责人而设定。初级偏重于操作,在现场能够及时处理问题;中级、高级则偏重于管理,事前预防、事后总结以及建章立制。但这种设置并没有打破现有条块。所以,我们特别希望有一名专人专岗的安全管理员,由院长或院长助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,通过培训,他能够了解并应对各领域风险,这将极大提高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效能。

    

  《中国民政》:相比传统安全,标准新增了哪些内容?

  边森森:区别于传统安全,标准还新增了信息安全和舆情安全等内容。近年来,随着“互联网+养老”和AI技术的发展,一些大型养老机构也在运用新技术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,并将智能穿戴设备用于老年人照护。所以,我们提出了信息安全,主要涉及数据保护和风险识别。如,协助加密储存老年人病历。再如,识别AI生成内容而显示标识,防止无用虚假信息;指导工作人员利用AI实时监测火警、烟雾,利用摄像头捕捉异常行为。目前,数据量较小,但信息安全非常重要,后期我们会持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。在舆情管理方面,养老机构普遍重视不够,工作人员也缺乏舆情管理的意识和能力。养老服务领域舆情社会关注度往往较高,机构在做好日常宣传的同时,也要对热点事件保持敏锐,时刻防范舆情的发生,加强舆情处置能力,提升应急响应水平。

  新的科技发展趋势会带来新的产品、新的服务形式,但也提出了新的课题。比如今年年初的养老机器人热潮,养老机器人在服务过程中,如果老年人出现意外或者机器人出现问题,责任该如何界定。未来,随着科技发展,养老标准化的领域边界也将不断拓宽。

    


  (本文内容系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源《中国民政》杂志)

  来源:《中国民政》杂志2025年6月上刊

  记者:李雪


关闭窗口

扫描关注
注册送彩金白菜

新浪微博